登錄站點

請由此登入

查看日誌|返回日誌列表

萱草(諼草)-詩經裡的植物

2023-04-30 14:20
《衛風.伯兮》

焉得諼草,言樹之背。

願言思伯,便我心痗。


諼草又名萱草,俗名黃花菜、金針菜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古人以為可使人忘憂。故又名忘憂草,古人云:“焉得諼草,言樹之背”。嵇康《養生論》:“合嘆蠲忿,萱草忘憂,禺智所共知也。”

中國是萱草的原產國,各地分佈著諸多萱草野生種,而栽培歷史可追述到兩千多年前,《詩經·衛風·伯兮》曾有記載“焉得諼草,言樹之背。願言思伯,使我心痗。”


另一稱號忘憂(忘憂草),來自《博物誌》中:“萱草,食之令人好歡樂,忘憂思,故曰忘憂草。”《詩經疏稱:“北堂幽暗,可以種萱”》;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。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,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,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,忘卻煩憂。唐朝孟郊《遊子詩》寫道:“萱草生堂階,遊子行天涯;慈母倚堂門,不見萱草花。”王冕《偶書》“今朝風日好,堂前萱草花。持杯為母壽,所喜無喧嘩。”


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,曹植為之作頌,蘇東坡為之作詩,夏侯湛為之作賦,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。

諼(xuān),忘也。痗(mèi),憂思成疾。大意是說一名女子思念出征的丈夫,不知如何才能得到一叢萱草,種植於庭院中,得以忘卻憂愁。所以萱草又被稱為“忘憂草”。


萱草還有個有趣的名字,宜男草。古時民間流傳,懷孕的女子在胸前佩戴一枝萱草,可生男孩,所以叫宜男草。而母親的居所稱為“諼堂”,猜想也與宜男草的由來有關聯。
為什麼叫做“宜男花”呢?據《太平御覽》引晉代周處《風土記》記載:“花曰'宜男',妊婦佩之,必生男。”

孕婦佩戴萱草花則生男孩,今人看來,頗類似巫術,但其中是可以理會得到我們先人對於生殖崇拜的執著與迷醉、熱烈與真誠的。再者,從親人們的眼光看,孕婦佩戴萱草花是一種吉祥的祈願;而從兒子們的眼光看,曾佩戴於母親髮髻的萱草花則是一種悠長的溫情與綿綿的慈愛!也即,明代薛章憲《萱草花賦》所謂:“子樹背兮怡母,母服膺兮宜男”“儼慈顏之可悅,信幽憂之能忘”。

因此,萱草、萱堂、萱室、庭萱等等在詩文中均指代慈母,萱草花成為中國母親花。

分享 888 次閱讀 | 13 個評論
全部(24)

留下腳印

評論